首页

女女添足视频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26 11:12:45 作者:102岁医生分享活到100岁的7个长寿习惯:原来这么简单! 浏览量:93894

  追求健康长寿,成为一名“百岁老人”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百岁老人”,大多数人知之甚少。一位102岁的医生曾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活到100岁的7个长寿习惯,看完才发现原来这么简单,很多人却没做到!

  这位医生名叫约翰・沙芬伯格(John Scharffenberg),1923年12月出生于中国上海,现年102岁。他既是一位医生,也是公共卫生专家和营养学家。

  约翰・沙芬伯格1948年毕业于美国洛马林达大学医学院,学业方向为预防医学;1956年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毕业。作为洛马林达大学营养学教授,他执教超过60年,研究方向涵盖营养学、慢性病预防及健康长寿等。

  现年102岁的他依然活力四射、步履轻盈、身板挺直、说话思维清晰、没有慢性病。谈及长寿,他表示自己从不依靠高科技医疗、不依靠奇迹药物,而是主张7个朴素的生活习惯。

  01“少吃一点,对身体好”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提倡“限时饮食”,即在一天中特定时间段内进食,其余时间不吃东西。

  他介绍,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不吃晚餐。他发现,这样身体会变得更加轻盈,早晨醒来也更有精神。同时,肠胃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而减少消化负担可提升身体修复能力。

  不过,这样的饮食方式可能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做到的是,晚餐或许可以尽量早点吃。

  20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一项研究发现:限时饮食有助于抗衰老,晚饭尽量在5点前吃完,这样免疫系统会更年轻,肠道菌群的组成也更年轻。

  02“不吃加工食品”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不吃肉,但他不是素食主义者。他喝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吃鸡蛋和植物性食物。他日常更喜欢吃水果,但他避免食用高糖水果。

  他建议,不要食用加工食品(通常都是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典型代表有:各种含糖饮料、蛋糕、薯片、糖果、汉堡等)。2021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也指出,经常吃“超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每天吃得越多越危险。

  03“坚持运动是长寿的基石”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说,运动是长寿的基石之一。中年时期(40-70岁)适量运动对于预防老年疾病尤为关键。他本人非常热爱锻炼,喜欢在户外工作。如今,他依然通过步行来锻炼(尽管他说这样锻炼得不够)。

  对于普通人来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最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04“规律作息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本人的作息非常规律,他认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细胞的修复,维持体内激素平衡,并增强免疫力。

  他晚上8-9点睡觉,凌晨4点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他说,早睡早起能带来更好的身心状态。

  05“尽量远离生活中的‘慢性毒药’”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特别提醒,要避免吸烟、饮酒、久坐、肥胖、过量糖摄入、高血压、高胆固醇。这些看似普通且“舒服”的习惯,其实都在慢慢影响我们的寿命,他把它们比作生活中的“慢性毒药”。

  他明确反对吸烟酗酒,认为二者是明确的致癌因素。06“长期过大的压力会加速衰老”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指出,过大的压力会对寿命造成影响,压力会加速人体端粒缩短。可以尝试通过冥想、户外活动缓解压力。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突然遭受重大事件或压力倍增时,可能出现一夜白头的现象,就是这个道理。

  07“维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社交”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还提到,积极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维持良好心态;终身学习,阅读和学习新技能,这些都可以延缓认知衰退,预防老年痴呆。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健康时报微信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百事公司提前两年达成2025年运营用水效率目标

这位人士称,近两年负面舆情波及到了向黎的其他生意,其实际控制的4A级景区“碧瑶庄园”一度生意火红,“车都没地方停”,但“学生蹲校门口喝奶”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对其避之不及,如今这里门可罗雀。

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一件事一次办”精准解题企业诉求

在他们集中讨论的小会议室中,大家的坐姿并不拘束。有时,针对屏幕上的一组数据或是一个案例,董道兴和研究生们展开“头脑风暴”,提出各自的见解。“医院的未来是年轻人的。”这是董道兴常常提起的话。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

目前,“地标生境”已被纳入到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世界数据系统(WDS)的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世界数据中心为信息基础设施和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先后两次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现在中国11个省级区域开展的17个“地标生境”案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滴血验亲,过年必备”,追更《甄嬛传》成台湾新年俗

春来秋往,寂寞、单调、艰苦的生活使同来的两户戍边家庭选择离开。最后尼玛坚定地选择了留下来。“我要兑现当初的承诺,这是我的信仰,我要用一生坚守这片土地。”尼玛说道。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将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

效率提高20多倍,插秧机替换人工插秧变化就是这么大。在湖南浏阳狮岩村,4台插秧机在田地里往返穿梭,它们是早稻插秧的主力军,一天150多亩的战绩令人惊叹。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